0301【金人南下的第一步】_大宋泼皮
笔趣阁 > 大宋泼皮 > 0301【金人南下的第一步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0301【金人南下的第一步】

  第304章0301【金人南下的第一步】

  纸币成本高,韩桢心里早有准备。

  可怎么也没想到,会这么高。

  八十贯……

  就算批量生产能摊薄成本,但能少一半就不错了。

  擦了擦嘴角的茶渍,韩桢问道:“怎会这么高?”

  金箔虽是金子,但价格真不贵,一克黄金能打0.5平米的纯金箔。

  况且,纯金箔毕竟是少数,正常金箔中还会掺杂大量铜铁等其他金属,也就是说,一米见方的金箔,恐怕含金量还不到0.1克。

  袁工匠苦着脸道:“好教县长知晓,成本之所以这么高,大头乃是澄心堂纸。只一刀,便高达二百八十余贯,并且有价无市。还是微臣自掏腰包,花重金托人从汴京购得。”

  一刀纸,二百八十贯?

  这他娘的比黄金还贵数倍,简直离谱!

  韩桢吩咐道:“太贵了,换一种纸张。我不管你用甚么办法,保证青钱质量下滑不太严重的情况下,将成本压缩至三百文以下。”

  三百文一张,他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
  往后技艺成熟,成本还能进一步下降。

  “微臣明白。”

  袁工匠应下后,转头离去。

  对他而言,只要做出的样币让县长满意,剩下都是些旁枝末节的小事儿。

  “等等。”

  韩桢叫住他,问道:“这浮雕工艺是如何做的?”

  袁工匠答道:“乃是匠人们用浮水印和蜡浆法制成。”

  韩桢又问:“可容易仿制?”

  “这……工艺虽繁琐,但若是手艺高明的匠人,还是可以仿制。”袁工匠不敢隐瞒,如实答道。

  韩桢不怕民间仿制,如此繁琐复杂的工艺,仿制成本太高,且极耗时间。

  就算有民间高人,能仿制多少?

  那点假币数量根本造不成影响。

  他担心的是赵宋朝廷仿制,那才是麻烦事。

  而且,以宋徽宗的尿性,绝对能干出这种事儿。

  念及此处,韩桢叮嘱道:“防伪看似高端,实则漏洞百出,回去再想想。”

  纸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,且都是大额,一旦出现大量假钞,信用便会迅速崩塌。

  所以,防伪是重中之重。

  “臣省的。”

  袁工匠应道。

  待袁工匠走后,韩桢又拿起样币,仔细端详。

  不得不说,古时的匠人们,当真是巧夺天工。

  这澄心堂纸贵虽贵,但确实有贵的道理,纸张摸上去光滑如玉,并泛起一层淡淡的光润,韧性也比寻常宣纸强上数倍。

  就在这时,一阵脚步声传来。

  韩桢抬头看去,便见谢鼎领着两名中年文士,迈入大殿之中。

  “谢尚书来的正巧。”

  韩桢朝他招招手:“工程院做出了第五版青钱样币,你看看如何?”

  闻言,谢鼎也一时忘了介绍,迈步凑到堂案前。

  看到青钱的瞬间,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之色。

  小心翼翼地接过青钱,谢鼎越看越喜欢,欣喜道:“这青钱倒是符合县长一应要求,样式精美,让人为之惊艳,且与交子大不相同。如此一来,商人与百姓们不会将其与交子联想到一块。”

  徐存与刘勉之是昨日达到的益都,谢鼎亲自接待的二人。

  在临时馆驿中住了一晚,第二日便被谢鼎带来觐见韩桢。

  原本两人都在悄悄打量韩桢,此刻听到谢鼎的评价,好奇之下,不由将目光落在青钱样币上。

  刘勉之仔细打量几眼后,忍不住惊呼道:“材质竟是澄心堂纸?”

  闻言,谢鼎摸了摸,感受着指间传来的润滑触感,他神色讶然道:“确实是澄心堂纸。”

  确认了材质后,他皱眉道:“县长,澄心堂纸价比黄金,用来造青钱,是否太过奢靡。”

  韩桢点头道:“你说的没错,所以我让袁院长换一种纸张,降低成本。”

  “防伪如何?”

  谢鼎又问。

  韩桢答道:“防伪有两处,不过我不太满意,着令工程院重新制作。”

  这时,谢鼎也发现了样币背面的凸起花纹。

  将样币放回堂案,他介绍道:“县长,这位便是臣的好友,徐存徐诚叟。另一位,亦是龟山先生的高徒,刘勉之。”

  韩桢轻笑道:“两位先生不远千里来此,一路辛苦了,请坐。”

  徐存感慨道:“此行对吾二人来说,收获颇丰。”

  一旁的刘勉之会心一笑。

  韩桢问道:“如今山东初定,百废待兴,正值用人之际,先生可愿助我一臂之力?”

  徐存并未立刻回答,而是说道:“吾有一事,想求教韩县长。”

  “何事?”

  韩桢饶有兴趣地问道。

  徐存问道:“韩县长若得天下,视西夏与金国如何?”

  这个问题,让韩桢不由意外,就连谢鼎与刘勉之都微微一愣。

  他以为徐存会问关于洛学发展之事,没成想竟是关于西夏与金国。

  韩桢从他身上,隐约嗅到了公羊学派的味道儿了。

  有点意思。

  念及此处,韩桢朗声道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!”

  “臣见过县长!”

  徐存站起身,整了整衣衫,躬身一揖。

  韩桢微微一笑,目光落在刘勉之身上:“刘先生呢?”

  “臣见过县长!”

  刘勉之本就有出仕之意,否则怎会不远千里,随徐存来此。

  而这一路所见所闻,让他深知赵宋已然行将就木,而韩桢虽只占山东之地,但却如东升旭日,势不可挡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